(专业代码:05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立足龙岩,服务福建,结合区域社会文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培养政治理想坚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较强,能在以中学为主的各类学校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为:
目标1:师德高尚。有家国情怀,有理想信念;热心从教,依法执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关爱学生;愿意服务基础教育事业,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目标2:善于育人。具有科学正确的教育观,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熟练掌握班级管理、组织、建设的基本方法,善于组织班级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
目标3:精于教学。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能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效开展教学,能熟练运用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合作教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目标4:学思相济。能够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具有反思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对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在实践中持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目标5:终身发展。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乐于接受国内外教育理念,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具有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能力,建立清晰的教学生涯规划。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要求包括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对应2个指标,共八个指标。本专业根据《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要求制定毕业要求,依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进行系统设计,在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等四个维度上制定毕业要求,同时,针对每一维度的毕业要求细化为两个指标,共八个指标。
(一)践行师德
1.1 师德规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秉承校训“厚于德,敏于学”,担负教书育人的使命,将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认同、师德行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中学语文老师。
1.2 教育情怀:胸怀教育事业,情系学生成长。坚定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掌握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生,有爱心和责任心,做学生成长成材的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2.1 学科素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掌握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语文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的重要地位、发展趋势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具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意识,形成明确的大语文教育观。
2.2 教学能力:熟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能够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查找、整合教学资源,对课程内容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付诸实施;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初步具备研究教学问题的能力。
(三)学会育人
3.1 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了解中学德育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具备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能,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运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组织策划班级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方式,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3.2 综合育人:全面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实践教学中,掌握综合育人的规律和方法,开展综合育人活动;善于发挥语文教师的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包括文学社团在内的各项社团活动。
(四)学会发展
4.1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理念与专业发展意识,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职业能力;重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会在教育教学中自我反思,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教育教学问题。
4.2 沟通合作:理解共同体的特点及价值,发挥中文学科特点,掌握倾听、表达的技能,通过沟通交流、平等互助、分享合作等方式践行集体协作精神。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与团队成员进行良好互动与协同合作,积累沟通合作和小组互助的体验和经验。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要求分解指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名称及能力描述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秉承校训“厚于德,敏于学”,担负教书育人的使命,将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认同、师德行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中学语文老师。
指标1-1 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指标1-2 立德树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担负教书育人的使命,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精神,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指标1-3 职业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遵守中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胸怀教育事业,情系学生成长。坚定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掌握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生,有爱心和责任心,做学生成长成材的引路人。
指标2-1 职业认同。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坚定地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指标2-2 关爱学生。有正确的教育观,心系学生成长,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做学生成长成材的引路人。
指标2-3 素养提升。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知识和审美能力,初步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并在实践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运用和发挥。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掌握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语文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的重要地位、发展趋势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意识,形成明确的大语文教育观。
指标3-1 基础扎实。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文本解读的基本能力,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为语文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指标3-2 知识运用。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整合相关知识在教育中加以运用。
指标3-3 大语文观。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的重要地位、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具有跨学科意识,从而形成明确的大语文教育观。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熟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能够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查找、整合教学资源,对课程内容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付诸实施;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初步具备研究教学问题的能力。
指标4-1 教学理念。掌握教学理论知识,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学情,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学科知识开展教学活动。
指标4-2 教学技能。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整合教学资源,对课程内容独立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实施课堂教学,具备一定技术融合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三字一话”基本教学技能,语言表达流畅,汉字书写美观。
指标4-3 教学实施。具备一定的语言分析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对课文进行有效解读、科学设计,能够对教学开展评价与反思,从而掌握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了解中学德育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具备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能,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运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组织策划班级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方式,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指标5-1 学会管理。了解中学德育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教育和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胜任实习中学班主任工作,能在教育实践中顺利地组织开展中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
指标5-2 组织活动。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在实践教学中能初步组织与指导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安全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活动。
指标5-3 家校沟通。掌握运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与学生、家长开展有效沟通的基本方法,在实践教学中能初步能有意识地探索拓展家校联系、家校共建的途径和空间,从而掌握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营造平等、尊重、愉悦的班级氛围的策略和技巧。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全面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实践教学中,掌握综合育人的规律和方法,开展综合育人活动;善于发挥语文教师的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包括文学社团在内的各项社团活动。
指标6-1 掌握规律。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懂得育人知识的相关理论,理解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育人价值,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指标6-2 学科育人。能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发掘人文资源,将其中的育人元素渗透在具体文本内容的解读和讲授中,发挥语文教师的专业优势,教育和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指标6-3 活动育人。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能够自觉聚焦主题,明确文化育人的目标并实施。深入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教育和各项社团活动,具备指导学生文学社团工作的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理念与专业发展意识,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职业能力;重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会在教育教学中自我反思,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教育教学问题。
指标7-1 适应发展。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指标7-2 终身学习。适应时代需求,自主更新专业知识,完善和优化专业知识体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职业能力;学习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指标7-3 批判反思。具备一定的反思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理解共同体的特点及价值,发挥学科特点,掌握倾听、表达的技能,通过沟通交流、平等互助、分享合作等方式践行集体协作精神。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与团队成员进行良好互动与协同合作,积累沟通合作和小组互助的体验和经验。
指标8-1 团结协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备互动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形成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的合力。
指标8-2 擅长沟通。发挥学科特点,具备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指标8-3 拓展空间。创造和延展沟通平台,在实践教学中初步掌握与家长及社区等沟通合作的能力。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师德高尚
善于育人
精于教学
学思相济
终身发展
1.师德规范
√
2.教育情怀
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指导
6.综合育人
7.学会反思
8.沟通交流
三、学制学位与学分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4年 在校学习年限为3-6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学生毕业应达到最低总学分:161
四、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五、核心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文教学论、大学写作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和毕业论文。
七、课程结构比例表
项目、模块
总学分
课堂教学总学时
课堂讲课学时
课内外实践学时
学分百分比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43
756
612
144
26.71%
77.64%
专业基础课
49
784
0
30.43%
专业必修课
19
304
192
112
11.80%
教师教育课
14
224
176
48
8.70%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3.66%
公共选修课
8
128
4.97%
小计
147
2420
2116
91.30%
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
(不计入总学分)
3
合计
161
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
(304/16-2+14)/161*100%=19.25%
八、集中实践性教学计划表
实践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
备注
1
2
4
5
6
7
实践教学模块
11511001
教育见习
11511002
教育实习
16
11511003
教育研习
毕业综合训练模块
11511004
毕业论文(设计)
12
其他模块
11511005
创新创业实践
学生至少要获得3学分作为毕业要求,但不计入总学分
九、教学时间总体安排表
学期
周数
9
10
11
13
15
17
18
20
一
Δ
二
三
四
五
#
六
□
★
七
八
О
注:课堂教学Δ 考试√ 见习# 实习□ 研习★ 毕业论文О
十、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一)本专业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环节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学科
素养
教学
能力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学会
反思
沟通
合作
公共课
必
修
思想道德与法治
H
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大学体育
大学英语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
L
红色闽西与中国革命
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军事理论
创新创业基础
选修
自然科学类
人文社会科学类
美育类
其他类
专业
基础课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概论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
课
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
中国文化典籍导读
大学写作
文艺美学
逻辑学
语文教学论
微格教学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艺术
书法与板书设计
心理学基础
教育学原理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
专业限定选修课
客家文化概论
集中实践性环节
(二)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7.3
8.1
8.2
8.3
理想信念
立德树人
职业规范
职业认同
关爱学生
素养提升
基础扎实
知
识运用
大语文观
教学理念
教学技能
教学实施
学会管理
组织活动
家校沟通
掌握规律
学科育人
活动育人
适应发展
终身学习
批判反思
团结协作
擅长沟通
拓展空间
通识课
必修
H★
专业选修课(限定)
注:H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高、M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中、L表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中较低。标★为每项毕业要求达成关联度最高的课程
十一、行业企业参与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类别
参与形式
专业核心课
双师同课
十二、教学进程表
类别
总学时
学时数
第一
学年
第二
第三
第四
考试
考查
讲授
实验
实践
公
共
00000001
40
00000002
00000003
00000004
00000005
00000006
32
集中与分散形式(机动安排)
00000007
00000009
00000010
160
00000011
64
00000012
24
00000013
00000014
00000015
36
00000016
军事技能
00000017
法治与安全教育
00000018
00000019
劳动教育
全校公共选修课
基础
111311001
★中国古代文学
240
1、3、5
2、4
111311002
★中国现当代文学
1、3
111311003
★外国文学
96
111311004
★文学概论
111311005
★古代汉语
111311006
★现代汉语
111311007
★语言学概论
专
业
11411001
11411002
11411003
★大学写作
11411004
11411005
11411006
★语文教学论
11411007
11411008
11411009
教师
11111001
11114001
11113001
11114002
11114003
11114004
11114005
选
红·土文化模块
11421001
11421002
客家文学鉴赏与写作
11421003
客家山歌艺术鉴赏
11421004
语文教育文化论
11421005
乡土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模块
11421006
中国古典文献学
11421007
中国文学批评史
11421008
中国古代作家专题研究
11421009
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研究
11421010
中国古代女词人研究
现当代文学模块
11421011
现代作家专题研究
11421012
现代散文专题研究
11421013
现代诗歌专题研究
11421014
当代诗歌专题研究
文艺学与外国文学模块
11421015
东亚文学专题研究
11421016
西方作家专题研究
11421017
西方戏剧专题研究
11421018
西方文艺思潮与流派研究
11421019
中西美学比较研究
语言文字与写作模块
11421020
文字学
11421021
训诂学
11421022
音韵学
11421023
修辞学
11421024
词汇学
11421025
汉语史
11421026
公文写作与处理
208
专业选修课共需修满14学分,“红·土模块”中《客家文化概论》为限定选修,其余课程各模块各选1-2门,总开设门数不超过7门
注:标★为专业核心课程,公共课程总学分51学分,其中“法治与安全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劳动教育”“军事技能”不计入总学分,但作为毕业要求。
上一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